为热烈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及相关文件精神,大力推进“四史”教育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堂,积极探索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推进路径,2021年6月24日下午,由马克思主义学院组织的重庆市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手拉手”共建行动第九组携手重庆清华中学、重庆理工大学,在清华中学共同举办了“学悟红岩精神,传承红色基因”大中小学同上四史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教学改革研讨会。

出席此次教学改革研讨会的嘉宾有西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吴艳东教授,重庆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徐茂华教授,重庆财经学院院长常晓薇副教授,重庆清华中学副校长杜长明,重庆市巴南区教师进修学校中学思政教研员谯婷、小学道德与法治教研员周小均,龙洲湾中学德育副校长何勇,以及来自重庆财经学院、重庆工程学院、重庆电力高等专科学校、重庆轻工职业学院、重庆文化艺术职业学院等部分教师代表,清华中学、融汇清华中学的全体政治教师出席了本次会议。此次会议由常晓薇副教授主持。

在会议开幕式上,重庆清华中学副校长杜长明以清华中学一级校友——毛锡霖烈士为引子,用一段极具文采且幽默的随感诗句介绍了清华中学的红色基因及发展历史,热烈欢迎大中小学领导以及教师代表莅临参加本次会议,指出了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的重要意义。

重庆市巴南区教师进修学校中学思政教研员谯婷认为本次研讨会研究如何将“四史”更好地融入思政课教学,有助于思政教师在历史进度条中留下一帧一画。同时也介绍了巴南区中小学思政课建设的成果与不足,表达了对大中小学合作进行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期望。

在专家讲座阶段,西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吴艳东教授作了以“如何贯彻落实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主题的学术报告。吴教授首先肯定了本次教改研讨会主题好、时机准、形式新,接着围绕“为什么”“怎么样”进行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进行了系统阐述。他指出应从构建课程目标一体化、课程体系一体化、教学内容一体化三方面入手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工作,打通跨学段思政课教学堵点,形成大中小学思政课推进合力,构建区域性的大中小学思政课教研共同体,切实提高大中小学思政课育人成效。

重庆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徐茂华教授作了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红岩精神的重要论述及现实价值”主题的学术报告。他深刻阐述了红岩精神的历史渊源,详细讲述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红岩精神的重要论述,归纳指出了红岩精神的“团结、奋斗、奉献、爱国”内涵。他还提出在新时代应从生成思维、内涵维度、价值维度等维度来研究红岩精神,为开展四史教育提供鲜活素材,彰显红岩精神在新时代的现实价值。

在思政示范课观摩阶段,来自清华中学的赵俊毅老师以“什么是红岩精神”为主题,以“傲骨红梅——闪亮的民族坐标,伟大的红岩精神”为导课的微课展示。赵老师以家喻户晓的红岩英烈“江姐”的事迹为切入点,带领学生感悟红岩精神,回顾党的百年历史,从而使同学们坚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共产主义理想的信念。

来自重庆财经学院的杨邓旗老师进行了一场以“为什么继承与发扬红岩精神”为主题的微课展示。杨老师以红岩烈士蓝蒂裕遗嘱《示儿》背后的家风传承抛砖引玉,引导学生从时代的发展、国家奋斗目标的变化、新时代的历史方位等角度来继承与发扬红岩精神,启示当代青年应脚踏实地,守正创新,担当起实现国家“强起来”的历史重任。
最后,与会的各大中小学教师代表进行了教学交流探讨。龙洲湾中学德育副校长何勇认为此次研讨会收获颇丰,极大地增强了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学一体化的意识,希望更多地参与到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交流中来。清华中学教师代表张晓燕认为在高中思政课教学中要以讲故事的方式融入更多红色资源,更多地运用启发式、讨论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感悟红岩精神。巴南区教师进修学校小学道德与法治教研员周小均认为思政课教学改革应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八个相统一”的原则。重庆工程学院教师代表王雪梅认为作为思政课教师要不断提升自身教学技能,推动红岩精神进课堂、进教材、进头脑。重庆电力高等专科学校教师代表李军政认为高中思政课教学有些亮点值得高校借鉴,要加强高校思政课的实践教学力度,通过交互式实践教学,增加劳动教育来提升思政课教学成效。重庆文化艺术职业学院通识系副主任张秀娟认为大中小学要加强互学互鉴力度,加强实践教学,共同增强思政育人效果。重庆财经学院教师代表陈开江认为应从时间维度、主体维度和空间维度三大维度来学悟红岩精神。重庆理工大学教师代表张俊意老师认为此次教学研讨会给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提供了合作平台,建议定期开展教学和研讨活动,构建大中小学思政课合作机制。
会后,与会人员还一同前往重庆理工大学参观红岩精神展览室暨余祖胜烈士事迹陈列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