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24日,由中国地质学会主办、中南大学承办的“2025年全国工程地质学术年会”在湖南长沙圆满落幕。本次大会以“智慧工程地质与城市地质安全”为主题,吸引了包括彭建兵院士、唐辉明院士、方小敏院士、崔鹏院士等在内的1800余名专家学者现场参会,线上观看人次突破164万,是我国工程地质领域规格最高、规模最大的年度学术盛会。重庆财经学院公共管理学院李辉院长及土地资源管理系王福海系主任作为高校代表参会,深入学习工程地质前沿成果,积极探讨学科交叉融合路径。
本届年会围绕地质体智能感知、多源数据融合、工程地质智能建模、岩土体工程特性分析、城市地下空间开发风险防控等九大核心议题,共组织学术报告570余场,其中包括22场大会特邀报告、64场分会场特邀报告及279场研究生论坛报告。会议全面展示了人工智能、遥感(InSAR)、无人机倾斜摄影、数字孪生、BIM+GIS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地质灾害预警、城市地质安全评估、国土空间规划支撑等方面的创新应用,标志着工程地质正加速迈向“数据驱动、智能决策、系统集成”的新阶段。

作为重庆市唯一开设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的财经类民办院校,重庆财经学院公共管理学院高度重视本次参会机会。学院代表全程参与开幕式、主旨报告、专题研讨及闭幕式,并与来自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成都理工大学、长安大学、同济大学等高校的专家学者就“智慧国土”“地质安全约束下的土地利用优化”“山地城市地质风险与规划协同”等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参会教师一致认为,当前土地资源管理已从传统的政策与制度设计,逐步转向融合空间信息、地质本底与风险评估的综合决策模式,亟需加强技术能力培养与跨学科知识整合。
近年来,重庆财经学院公共管理学院立足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与山地城市治理实际,持续推进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内涵式发展与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学院将以此次参会为契机,加快课程体系重构,拟增设《智慧国土与地质信息基础》《3S技术应用前沿》《地质灾害风险与土地用途管制》等交叉课程;深化产教融合,积极推进与重庆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重庆市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等单位共建实践教学基地;同时推动校际合作,探索与中南大学、成都理工大学等高校在师资互聘、联合科研、学生联合培养等方面建立长效机制。

据悉,2026年全国工程地质学术年会将由吉林大学承办。我校将持续关注工程地质与国土空间治理的深度融合趋势,主动对接国家“双碳”战略、韧性城市建设和高质量国土空间开发需求,着力培养兼具政策素养、技术能力和安全底线思维的新时代高素质应用型土地资源管理人才,为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贡献财经院校的智慧与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