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莹)2015年12月11日-12月12日,我院金融系信用管理专业尹丽副教授和黎莹老师受邀参加了由广东金融学院、广东省现代服务业联合会、广东省电子商务协会联合主办的“第六届(2015)华南信用管理论坛暨信用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标准高级研讨会”
12月11日,“第六届(2015)华南信用管理论坛”在广东大厦隆重召开。来自中国人民银行广州分行、广东省商务厅、广东省中小企业局等政府相关部门的领导、行业协会负责人和各地金融界、工商界、高校、信用服务机构等业界代表、行业精英以及信用管理领域的专家学者共500余人参加了本次论坛。
本届论坛以“互联网+、大数据背景下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为主题,深入研讨和交流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模式创新的理论和方法。
在上午的主题演讲中,中国人民银行广州分行副行长李思敏发表了题为《大数据时代征信业的发展与规范》的主题演讲。分析了大数据征信的发展动因与运行特征,指出市场需求、技术变革和政策支持三股力量将会极大地推动大数据征信的发展,但是大数据征信发展还存在数据缺失、隐私信息界定不明等问题。

下午,尹丽副教授和黎莹老师参加了“电子商务及网络金融信用管理创新经验交流”分论坛。创兴银行中国事业部副总经理兼广州支行行长白少凌、百融金服副总裁王立新、广东省商业保理协会会长张闽、深圳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信用总监谢杰鹏等金融机构、信用服务中介、行业协会和企业界的代表在论坛上先后就互联网+背景下传统银行业务与风险管理创新、跨境电商信用体系建设、网络金融信用风险管理、企业信用管理模式与创新等信用管理热点议题和难点问题进行了深度探讨和广泛交流。其中,尹丽副教授就个人数据采集和数据有效性以及大学生人才培养等方面向百融金服副总裁王立新先生提出了问题,王立新副总裁根据公司的特性给予了积极中肯的回答和建议。

12月12日上午,参加在广东金融学院举行的“信用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标准高级研讨会议”。会议由广东金融学院信用管理系副主任史福厚教授主持进行。
广东金融学院金融系主任王醒男教授致欢迎词,提出信用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应推学分制,强调“基础课培养知识、专业课培养能力”的观点。
随后,高校和企业代表就人才培养进行了主题发言。在主题发言中,中国人民大学吴晶妹教授就信用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管理人才”发表了自己的观点,并介绍了人民大学信用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广东金融学院教务处处长吴立平教授提出人才培养的中心是“改革和创新”,通过“协同培养(校企协同)”和“校同培养(校校互联)”进行人才培养和交流互认。并积极改革信用管理专业由学年学分制转向完全学分制。
百融金服、京东金服和深圳佳信隆作为业界代表,提出了人才需求的条件和方向以及表达了积极配合高校进行人才培养,推动“传帮带”和“校企合作”的意愿。
研讨会的最后,与会的数十所高校代表针对信用管理人才培养标准的内容进行了讨论并提出了建设性的修改意见。
下午,受邀参观了广东金融学院多功能信用管理实践教学中心,尹丽副教授和黎莹老师与广东金融学院实践授课老师进行了教学经验交流。
本次论坛会议,与会代表们富有启发性的观点,探索发展模式与创新,以及人才培养标准的修订和发行,为提高和完善我院信用管理人才培养深具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