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禾籁、罗儿调、劳动号子、风俗歌……这些是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的木洞山歌的主要样式。为传承文化精神,传唱非遗山歌,7月1日,重庆财经学院物流工程学院的31名大学生走进有着“中国民间艺术之乡”美誉的巴南区木洞镇,学唱木洞山歌,开展别样的“三下乡”活动。
在木洞镇山歌广场,当地的艺术团成员们正在排练木洞山歌的经典曲目《薅秧歌》《打谷调》等歌,大学生们跟着边学边唱,遇到较难的音调时,艺术团的成员们会停下来一遍又一遍地调整大学生们的唱腔。
“木洞山歌是巴南区木洞镇及周边地区人们所传唱的一种古老民歌。”艺术团负责人说,每首山歌背后都有一个劳动场景,都是先辈们智慧的结晶。
不仅现场学,还要现场问。在木洞镇第二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大学生们与社区工作人员就山歌传承创新展开座谈。社区负责人介绍,近年来社区通过举办“山歌大讲堂”、组建少儿山歌队等方式推动非遗传承。大学生们则提出了“山歌+新媒体”的传播设想,建议通过短视频平台、线上教学等方式扩大山歌在年轻群体中的影响力。
媒体链接:大学生走进“中国民间艺术之乡” 传唱非遗“木洞山歌” (cqr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