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活动

当前位置: 首页  >  特色活动  >  正文

重财学子“三下乡”丨新媒体艺术学院“巴山e行”服务队探寻丰盛古镇的匠心故事

来源:新媒体艺术学院 作者:陈燕华发布时间:2025-07-06

在重庆市巴南区丰盛古镇的青石板路上,时间仿佛被匠人们的双手拉长,7月5日,我校新媒体艺术学院“巴山e行”服务队探访了三位坚守传统行业的匠人——制秤匠人王泽喜、蚕丝被手艺人、彭氏火烤豆干传承人。他们用毫厘不差的精准、日复一日的专注,诠释了工匠精神的平凡与伟大。

一杆秤,称的是良心。82岁的王泽喜老人,59年如一日制作手工木秤。他坚持“一丝不苟制秤,公公正正做人”,每一杆秤的误差不超过0.1克。面对高价制作“八两秤”的诱惑,他断然拒绝:“秤是公平的象征,少一钱,良心就缺一分。”

一床被,织的是温度。在蚕丝被作坊里,匠人们用双手拉伸蚕丝,每一寸厚度都均匀如一。“力道差一分,保暖就弱一成。”一床被子需手工拉伸3000余次,匠人们用精准的技艺,编织出最温暖的守护。

一片豆干,烤的是岁月。彭氏火烤豆干传承五十余年,从煮豆到烘烤,时间精确到秒。炭火温度误差不超过2℃,匠人说:“精准不是靠机器,是靠一辈子的手感。”

从王泽喜制秤的“二两良心”,到蚕丝匠人的指尖温度,再到彭氏豆干的炭火传承,丰盛古镇的匠人们用一生坚守,诠释着习近平总书记所倡导的“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在毫厘之间书写着不凡的匠心传奇。

上一条:重财学子“三下乡”丨新媒体艺术学院“巴山e行”服务队传承“红旭精神” 践行青春担当 下一条:重财学子“三下乡”丨当反诈情景剧遇上税收小课堂:这场宣讲让居民笑着学会“守好钱包、依法缴税”

关闭

地址:重庆市巴南区龙洲湾街道尚文大道906号(401320)

电话:023-88968651 传真:023-88968650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