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5日清晨,木洞老街飘荡着百年油酥鸭的独特香气。为了探索传统文化与电子商务的深度融合路径,重庆财经学院物流工程学院“物小志”大学生志愿服务队伍带着专业知识和满腔热忱,走进了木洞油酥鸭专卖店。他们通过电商直播讲述非遗故事,让时光里的匠心住进更多人的日常,为这道传承三代人的非遗美食注入新的发展活力,为地方特色农产品插上“数字翅膀”。
在木洞油酥鸭店铺内,志愿者们化身“文化推介官”,通过直播平台生动讲述油酥鸭背后的非遗故事。“家人们快看!这金黄酥脆的木洞油酥鸭正在滋滋冒油!”主播们举起刚出炉的油酥鸭,酥脆的外皮在镜头前闪闪发亮,“每一只都要经过18道传统工艺,整整48小时秘制,这味道绝了!”
 |
“物小志”的主播对店内产品进行讲解 |
直播间里瞬间炸开了锅:“隔着屏幕流口水谁懂啊!” “18道工序?这是鸭子界的‘考研鸭’吧!"同学们瞅准时机甩福利:“现在下单送独家辣包,3、2、1——上链接!”弹幕里“冲”字刷屏,不到俩小时,点赞数飙到1.1万,网店销量直接比平时涨了三成,近百只油酥鸭带着非遗的故事飞向全国各地。店铺负责人感慨道:“大学生们用新方式让更多人了解了我们的老手艺。”
 |
店内负责人向直播间观众展示改良包装 |
“这群娃娃太会整活了!”木洞油酥鸭负责人看着直播间里不断涌入的观众,脸上写满了惊喜。“他们用年轻人喜欢的方式,把我们祖传的手艺讲得活灵活现,连我看了都觉得新鲜。”她还特别提到,志愿者们不仅把制作过程拍得清清楚楚,还特意在直播中穿插了许多油酥鸭的历史故事和文化内涵。
扛着专业知识当“新农具”,举着直播架架起“城乡桥”——“物小志”的同学们用这波操作证明:老手艺遇上新玩法,照样能在年轻人的世界里C位出道!这股青春劲儿,不正是给乡村振兴加的最好“调味剂”吗?
 |
团队成员在油酥鸭店门处合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