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3日下午,经济学院在行政楼2302会议室召开了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第三次教学工作例会。院长宋湘琴主持会议,党总支书记兼副院长刘莉、副院长刘春兰及全体专任教师参会,旨在梳理工作进展,研讨部署核心任务,凝聚共识推动学期教学工作提质增效。
会议伊始,熊萍老师分享了上周参加的由重庆市教委举办的2025年重庆市普通本科高校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培训的前沿动态,重点介绍了高等教育发展新趋势及新任务、以学生为中心推进教学改革、AI辅助教学资源与课件设计、数智时代课程思政教学设计与数字化建设等新理念、新做法。
随后,会议紧扣近期工作重点,从多维度围绕人才培养展开深入研讨与部署。
一是深化产教融合,构建协同育人新格局。会议聚焦拓展校企合作渠道、创新模式及提升内涵。与会教师从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和服务地方发展的角度深入讨论。伍度志教授分享了拓展优质合作单位建议,并剖析了往届学生在合作项目实践中的突出问题及企业评价,为精准优化机制提供了实证依据。
二是强化竞赛引领,提升学科育人新动能。针对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重庆市大学生数字经济创新应用大赛、全国大学生市场调查与分析大赛等重点赛事,学院明确了各项赛事的指导责任人与团队,清晰界定其在信息发布、团队组织、过程指导、资源协调及项目管理等方面的职责,旨在加强统筹管理,确保高效推进。
三是落实班导师制,夯实学业发展新基础。为加强对低年级学生的学业引导与生涯规划辅导,会议决定本月开始在经济学、经济统计学、数字经济三个专业的所有行政班级全面执行班导师制度,并根据专业布局与班级设置,落实班导师人选。
四是拓展实践育人,丰富人才培养新内涵。会议就优化认知教育、实习实践体系(包括认知实习、专业实践、毕业实习),加强优质实习基地建设与维护,以及深化“三下乡”社会实践、“一院一镇街”等校地合作项目进行了广泛交流,教师们积极建言献策,就一体化建设提出了可行性建议。
五是规范经费管理,保障教学运行新效能。刘云飞老师对本学期教学日常经费预算方案进行了详细解读,并开展了财务报销规范培训,确保经费使用具有计划性、规范性与效率,保障教学工作顺利实施。
宋湘琴院长在总结中强调,要以深化产教融合为抓手,创新协同育人模式,推动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深度衔接;要聚焦技能竞赛指导,强化过程管理与资源保障,力争在学科竞赛中实现新突破;要扎实落实班导师制,从学业引导、生涯规划到价值塑造,构建全过程育人体系。本次例会通过前沿理念的精准输入与重点工作的系统部署,不仅凝聚了全体教师在人才培养路径上的共识,更明确了以学生为中心、以实践为导向的育人方向,为学院扎实推进教学改革、全方位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注入了强劲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