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重庆市“普通高校本科专业扶特扶新计划”的框架下,重庆工商大学经济统计学专业与我校经济统计学专业开启帮扶合作,携手探索专业特色化、创新化发展路径。

2025年11月14日,两校院长和骨干教师共聚重庆工商大学,共同组建经济统计学专业虚拟教研室。虚拟教研室作为一种新型基层教学组织形式,打破了传统教研室的时空限制,能够充分整合两校的优质教学资源、师资力量和科研成果。在虚拟教研室的框架下,两校教师可以开展线上线下的联合备课、教学研讨、学术交流等活动。例如,定期组织线上教学研讨会,共同探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案;开展联合备课活动,共享教学课件、教学案例等资源,提高教学质量;联合申报科研项目,共同开展学术研究,提升专业的科研水平。

研讨会上,双方围绕经济统计学专业建设的若干核心问题展开深入交流,包括专业定位、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构建等。杨炜明院长指出,经济统计学专业应紧密对接市场需求,培养既懂经济理论又精通数据分析的复合型人才。在当前经济形势复杂多变、数字化浪潮席卷全球的背景下,这类复合型人才能够在金融、市场调研、数据分析等多个领域发挥重要作用,为企业决策提供有力支持。
我院刘春兰副院长分享了用人单位对经济统计学人才的能力要求,为专业建设提供了实践导向。她强调,学生不仅需要具备扎实的统计学和经济学理论知识,还应熟练掌握数据分析工具和软件,能够从海量数据中提取有价值的信息,并进行深入分析和解读。同时,良好的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也是企业在招聘时非常看重的素质。
两校骨干教师结合教学经验,探讨优化课程设置的思路,如增加实践课程比重、开设特色选修课程等。通过增加实践课程,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提高实践动手能力;开设特色选修课程,则可以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求,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和视野。此外,大家还就如何加强校企合作、建立实习基地等问题进行了探讨。通过与企业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习和就业机会,让学生在实际工作环境中锻炼自己,积累实践经验。
此次研讨会成果丰硕,为经济统计学专业建设凝聚了共识。两校将根据研讨结果,全力推进虚拟教研室的建设与发展,同时进一步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完善课程体系,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未来,两校将深化合作,整合双方优势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多实践机会,提升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推动经济统计学专业迈向新台阶,为社会输送更多适应时代发展需求的高素质经济统计学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