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大思政课”建设要求,深化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提升立德树人实效,近日,金融学院组织全体教师前往重庆金融历史博物馆,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大思政”育人教学研讨活动。此次活动将实地参观与教学研讨深度融合,旨在从厚重的金融历史中汲取育人智慧,拓展教学思路。
重庆金融历史博物馆坐落于有“西部华尔街”之称的重庆渝中区打铜街,馆内珍藏了大量珍贵的金融史料和实物,完整再现了重庆作为战时金融中心以及西部金融重镇的发展历程。在讲解员的引导下,教师们依次参观了“全球金融与重庆金融”、“抗战金融”、“民间金融”等主题展厅。从古朴的票号账本到现代化的金融票据,从抗战时期支撑国家经济命脉的金融体系到新时代重庆金融业的蓬勃发展,一幅波澜壮阔的金融历史画卷在老师们面前徐徐展开。

参观过程中,教师们不仅为丰富的历史实物所吸引,更对其中蕴含的思政元素进行了深入思考和热烈交流。大家一致认为,中国金融业尤其是重庆金融在民族危亡时期的担当、在支持实体经济中的作为、在改革创新中展现出的智慧,都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诚信法治教育、职业素养教育和使命责任感教育的生动教材。例如,抗战金融的历史深刻诠释了金融与国家命运休戚与共的关系;巴蜀地区民间金融的诚信传统则为培养学生的契约精神提供了绝佳案例。

参观结束后,学院在现场组织了专题教学研讨会。与会教师结合所见所感,围绕“如何将金融历史文化资源有效融入课堂教学”这一主题展开了深入探讨。有教师提出,可以在《商业银行经营管理》、《金融学》等专业课程中,引入重庆金融史上的典型案例,使理论知识更加鲜活、更具感染力。还有教师建议,开发以金融史为主题的实践教学项目或选修课,引导学生从历史维度理解现代金融运行规律与社会责任。大家纷纷表示,此次参观研讨活动极大地启发了教学灵感,为破解课程思政“硬融入”、“两张皮”等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本次活动的成功举办,是学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走深走实的重要举措。未来,学院将继续挖掘和利用本地优质文化教育资源,创新教研活动形式,推动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同向同行,引导教师在教学中更好地讲好中国金融故事、重庆金融故事,培养既有扎实专业功底,又具家国情怀与历史使命感的高素质金融人才。
通过此次沉浸式的教研活动,金融学院的教师们不仅加深了对区域金融发展脉络的理解,更强化了“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为提升学院整体育人水平注入了新的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