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报道

当前位置: 首页  >  媒体报道  >  正文

【第1眼TV-华龙网】重庆财经学院:以高质量党建引领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丨重庆教育“十四五”发展成就特别报道

来源: 作者:发布时间:2025-11-17

“十四五”以来,重庆财经学院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高质量党建引领,学院各项事业内涵式、创新型、特色化发展,在党的建设、人才培养、学科建设、产教融合、科学研究等方面取得一定成果,探索出一条党建引领与事业发展深度融合的特色之路。

筑牢政治根基,发挥组织堡垒作用

始终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坚持以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通过抓实党委会“第一议题”、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教职工政治理论学习和党支部“三会一课”,创新构建“统学、领学、研学、联学、践学”五学合一机制,推动党的创新理论入脑入心。

全面落实“大思政课”建设要求。思政课教学改革获《中国教育报》《重庆日报》专版报道和市领导批示,入选重庆市“思想政治理论实践课”一流本科课程、重庆市“红岩思政”思政品牌建设典型案例。“筑梦未来”大思政铸魂育人实践平台入选2023年重庆市高校“一校一社一品”学生社团思想政治类项目品牌、重庆市高校大思政课优秀案例二等奖。《七维共振:“1核3维3网格”社区育人格局的探索与实践》成功入选2025年高校“一站式”学生社区风采展示活动优秀成果。“红岩小石头”团队获得第十五届全国大学生红色旅游创意策划大赛红色精神微讲解全国特等奖,二者均为学校首次突破。

加强基层党组织标准化规范化建设。着力推行党支部“对标争先”计划,先后获批全国党建“双创”样板支部2个,重庆市党建“双创”样板支部2个,标杆院系1个;入选2025年重庆市首批教工党支部“双带头人”“强国行”专项行动2项。学校党委于2012年获评重庆市委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3个二级党组织获评“重庆市教育系统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4名同志获评重庆市教育系统优秀共产党员及优秀党务工作者。2名党总支书记获评重庆市第二、三届高校二级学院党组织书记讲党建比赛二、三等奖。此外,学校党建带团建效果突出。团委获评“全国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优秀单位”“重庆市五四红旗团委”并连续五年获评重庆市共青团工作目标考核“特等”。

传扬红色文化,营造积极向上氛围

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学校持续以优秀传统文化为育人导向,将红色文化教育融入课堂教学、社会实践和艺术创作中,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思政教育体系。借力“学校-政府-企业-社会”等四个主体打造多元互动、协同育人的教学模式。与巴南区博物馆签约共建实践教学基地,共同开展大思政课系列活动;与重庆市巴南区文旅委、巴南区博物馆先后合作开展剪纸、梆鼓舞、让文物“活”起来等系列活动。组织师生党员参观红岩革命纪念馆、歌乐山烈士陵园等红色教育基地,通过馆校共建红色沉浸课堂。

推进“红岩先锋变革型”组织建设。学校将“青春红岩驿站”党团活动阵地作为红色文化传播基地,扎实开展“三会一课”、理论学习,并以此平台成为重庆日报《理响青年》创作基地,组织骨干党员师生深学笃用党的创新理论,以红岩博物馆等35个红色文化传承基地为背景,发表原创视频作品30期。发布的作品累计浏览量破10000W+,点赞量破9000+,评论量破3000+;作品先后登顶全国热榜第一,属全国本科高校唯一。多个作品被学习强国转载与中央网信办推荐,多次进入全国媒体榜和地方媒体榜前十,也受到重庆新时代文明实践网站、重庆市委宣传部报道。

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实施文化传播提升计划、品牌打造、品牌故事传播三大战略工程。结合开学季、毕业季、运动会等重要节点,开展专项校园文化提升项目;以“创建中国一流新型财经大学”为目标,联动新媒体青年艺术节、新年音乐会、草坪音乐节等品牌活动以及“人口老龄化与智慧康养”学术论坛等全国类学术活动以及中国机器人及人工智能大赛(重庆选拔赛)等赛事活动,实现学校品牌文化全面升级,产生中国青年报、光明网等国家级媒体报道200余篇,市级以上媒体报道600余篇。创新构建了重财故事,青春重财人、重财师者说等校级栏目品牌,形成了重财播报、重财快报、重财说视频品牌栏目,实时有效宣传正能量。

发挥“党建+”效应,提升综合育人成效

坚持培养应用型人才。以“党建引领 一院一镇街”为平台,加强与对接乡镇的深入共建与创新合作,推动实践教学、社团活动及社会实践等一二三课堂的联动。先后组织学校9个二级学院与莲花街道、圣灯山镇等11个镇街开展“一对一”结对行动并建立“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通过开展电商直播带货、农文旅项目规划、医共体信息系统开发、商圈消费升级、文创产业IP打造等活动提升学生实践能力,促进区域产业发展。另外通过访企拓岗、科研共建等活动,联合相关镇街共建国家社科基金西部项目1项,申报省部级乡村振兴科研项目3项,形成科研成果30余项,完成“华熙LIVE·鱼洞”项目消费力提升专题报告1份,并获区领导批示。

持续深化产教融合。立足财经教育本质,深耕产教融合实践,通过从单项教学项目到“五维递进”人才培养模式的迭代升级,构建起“课堂连市场、入学即入行”的产教融合新生态。现与中新局、科大讯飞、用友新道等企业共建7个现代产业学院,加盟全国红色金融育人联盟等5大行业共同体,讯飞人工智能学院案例入选教育部2021年产教融合典型案例(全国第1),主持23项教育部产学合作项目,获批“新金融智慧学习工厂”首批试点,并依托投资入股的重庆现代产业发展研究院等产学研机构,形成服务社会的新型智库载体(承接咨询项目350余项,共建市级哲社重点实验室)。

培养学生综合能力。近年来学生获得国家级及市级创新创业奖项238项,省部级及以上专业竞赛奖项1730余项。另有53人获得国家奖学金,2270人获国家励志奖学金,355人获得市级优秀个人,22个班级获重庆市先进班集体。学生的优质就业率较高,部分毕业生签约机关事业单位及国内外知名企业。学生考研率逐年上升,考取国家“双一流”/985、211人数从2021年6人增长至2025年14人,录取比率从5.61% 提升至9.33%,实现翻倍增长;QS前100院校录取人数保持稳定规模。

聚力人才引育,打造卓越师资队伍

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引育并举推进师资队伍建设,努力打造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的高素质教师队伍。5年来学校柔性引进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重庆市学术技术带头人、巴渝学者特聘教授等各级各类高层次人才20余人;自主培养名家名师、巴渝学者青年学者、重庆市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重庆中青年骨干教师等各级各类高层次人才20余人;1人获评重庆市教书育人楷模荣誉称号;4人分别获评重庆市优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及重庆市优秀教师。

重视辅导员发展建设。积极推动辅导员专业化、职业化发展。近年来,辅导员立项教育部辅导员专项1项;获批省级思政课题6项、教改项目8项,省部级教育教学成果奖1项,发表省级以上期刊论文20篇;在重庆市辅导员技能大赛中获得三等奖,1人获评重庆市优秀辅导员,1人获评重庆市辅导员年度人物,辅导员育人能力持续提升。

聚焦教学科研,推动发展基础

创新学科专业。学校全力打造1+2+2重点学科体系,支撑应用型学科生态体系建设。获批新增硕士学位授予权立项建设单位,金融、会计、工程管理纳入专硕点建设;新增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3门,新增市级一流课程37门;建成数字经济与金融、智能会计等7大特色专业群,新增新专业9个;获批重庆市产教融合特色优势专业群2个;校企共建专业16个,共建课程133门;中外联合培养硕士/博士达107人

提升教学改革质量。学校获得重庆市教学成果奖5项,其中二等奖1项,三等奖4项;12名专家学者入选重庆市普通本科高等学校首届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主持重庆市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试点项目8项、重庆市教委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研究课题1项,重庆市教育教学改革项目135项(其中“本科教学成果培育揭榜挂帅”专项项目2项、重大项目2项、重点项目22项);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4门、重庆市一流本科课程37门、重庆市“课程思政”示范课程13门、“课程思政”教学团队10个、“课程思政”教学名师2名;获批重庆市虚拟教研室1个,建有校级教学团队19个;出版校本教材41部。

深化拓展科研平台。获批重庆市自科重点实验室1个(信息技术类)、重庆市哲学社会科学重点实验室1个、重庆市生态环境局重点实验室1个、重庆市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个、重庆市人工智能科普基地1个、重庆市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协同创新研究团队1个、重庆市高校科技创新研究群体1个,重庆市教育科研实验基地1个,与大型企事业单位合作共建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5个;立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7项、全国教科规划项目1项、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5项、省部级项目400余项;承担企事业单位委托课题30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2000余篇,其中全球高被引论文2篇;出版学术专著60余部;授权专利30余项;授权软件著作权60余项;近20项决策建议获得省部级领导批示。学校首次以第一单位荣获重庆市人民政府优秀成果奖,实现了该奖项的历史性突破。

“十四五”期间,学校党建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积累了宝贵经验,为学校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面向未来,学校将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不断开创党建工作新局面,以更高水平的党建引领保障学校事业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续的发展,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民办高等教育的智慧和力量。

媒体链接:重庆财经学院:以高质量党建引领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丨重庆教育“十四五”发展成就特别报道-华龙网 (cqnews.net)

上一条:【人民网、中国新闻网】打造“云端”新课堂 重庆财经学院红色物流线上展览启幕 下一条:【重庆日报】网评大赛184|(调研作品)成渝双城的答卷不止于GDP

关闭

地址:重庆市巴南区龙洲湾街道尚文大道906号(401320)

电话:023-88968651 传真:023-88968650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