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届“播种道义,收获温馨”——新时代、新青年、新风采系列德育活动颁奖典礼暨五校思政实践教学共建会成功举行

作者:马克思主义学院 时间:2020-12-31 点击数量:

 

为贯彻学习全国教育大会以及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落实高校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打造我校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的实践教学体系,展示我校思政德育活动优秀教学成果以及表彰思政实践教学中的先进团体和个人, 12月23日中午12:30,由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党群工作部、党委宣传部、学生工作部、校团委、公共管理学院联合主办的第八届“播种道义,收获温馨”--新时代、新青年、新风采系列德育活动颁奖典礼暨巴南片区五校思政实践教学共建会在学校学术报告厅顺利举行。

为更好的学习交流,此次会议采取直播的形式,出席此次会议的嘉宾有重庆文化艺术职业学院的通识教育系副主任张秀娟老师及其专职教师刘万万、周婷婷,重庆轻工职业学院郑娇,重庆工程学院张康伟、周勇、陈荣及线上的各大中小学的教师,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常晓薇副教授、党群工作部李刚部长、党委宣传部倪倩茜部长、校团委书记兼学生工作部副部长夏文瑞、经济学院党总支副书记高雪莲、公共管理学院党总支副书记李辉、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研室主任周敏以及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全体专兼职教师和各学生组织主席团。

会议伊始,公共管理学院党总支副书记李辉代表活动承办方进行致辞,他指出:“本届德育活动围绕“抗美援朝70周年”、“脱贫攻坚”、“建设小康社会”、“抗疫阶段性胜利”、“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等主题,设计了我讲“新时代”,我拍“新思想”,我展“新风采”等三个板块。这是学校全面推进构建课程思政和思政课程协同育人建设行动计划实施方案的重要举措,强化了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有效结合,为全校同学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全面提升综合素质提供了良好的实践和展示平台。此次活动与往届相比,参与队伍达到270余组,参与学生人数1000多余人,为历届参赛选手人数最多,参赛水平最高。同学们紧扣时代主题,精心准备,巧妙设计,热情投入比赛,有力地展示了我校大学生的德育素养和精神风貌,以及新时代大学生的青春活力与使命当担。”

与会嘉宾分别对“大学生讲思政课比赛”、“微电影比赛”、“大学生才艺展示比赛”三个环节中的获奖选手们以及优秀实践指导老师们进行颁奖表彰。期间展示了此次德育活动涌现出的优秀作品。获奖情景剧《微光》,展示了当代青年面对疫情,义无反顾地投身抗疫一线,发挥光和热,展示新时代青年的良好的精神风貌和责任当担。情景剧《时间的礼物》展示了新时代大学生吃苦耐劳、锐意进取、积极创新创业的奋斗精神,让大家看到当代青年扛起时代赋予的责任。朗诵《月光下的中国》阐释了新时代中国的发展不平凡历程以及取得的显著成就,表达了当代青年对祖国的浓厚敬意和深切祝福。一场场精彩纷呈的节目感染了台下的观众,引来了阵阵掌声。

活动结束之后,我校马克思主义院长常晓薇副教授组织了重庆市高校思政课“手拉手”活动第九组的参会老师代表,召开了五校思政实践教学共建研讨会。首先,教师代表对我校此次德育活动给予了高度的赞赏,表示收获丰厚,我校的实践模式非常值得学习和借鉴;其次,各校就现行开展的实践教学内容、教学体系、教学方法以及教学模式进行了热烈地交流和探讨;最后,常院长表达热烈欢迎来自五校的教师代表参加我校的思政德育实践活动观摩同时,并强调思政实践课作为高校立德树人的主渠道,我们应该高度重视,各高校应该结合自身实际,构建思政实践教学体系,丰富思政实践教学内容,创新思政实践教学模式,提升思政实践教学效果,从而实现思政教学的“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的有机结合,另外,要结合当前大力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的大背景之下,构建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的协同育人机制,全方位地提升思政课育人效果。

此次德育活动是按照重庆市高校思政课“手拉手”活动相关要求部署的具体实践,也是践行我校《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行动计划实施方案》地具体落实。此次德育活动的成功举办得益于学校党委的正确领导以及学校各部门的有力配合,构建了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育人模式,强化了“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协同育人,打造了“课内”“课外”相互结合的教学模式,有力地拓展了思政课实践教学渠道,为全校同学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全面提升综合素质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实践育人平台,同时也为重庆市高校思政课“手拉手”第九组的成员单位提供了一个相互学习、相互研讨的平台,为各高校开展思政课实践教学提供了借鉴,取长补短,共同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