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加强学生学业个性化指导,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解决学业发展问题,实现精准帮学,精准培优,精准咨询,架起师生交流的桥梁,使学习不再苦恼,在学校党委和学生处的领导下,信息工程学院梁建良主持申报并成立了以“学业提升工作室”为名称的辅导员工作室。主要成员有物流工程学院党总支副书记李喆、管理工程学院党总支副书记高雪莲、金融学院学团办主任于成江、学生处学生教育管理科科长杨慧琳、物流工程学院专职辅导员王夏颖、信息工程学院专职辅导员邵亚茹等。
统一思想 明确目标
“学业提升工作室”立项成功后,2019年3月29日,在工作室负责人梁建良老师的主持下,工作室成员在1204教室召开第一次会议。会议伊始,梁建良老师首先转述了学校成立辅导员工作室的目的和意义,紧接着重点阐述了本辅导员工作室的工作目标和工作任务,最后对工作室的制度建设,人员分工、工作开展情况进行了具体性安排和布置。会上每个成员都对工作室的建设提出了具体可行的工作方法,大家都一致认为学业帮辅工作是关系学生根本利益和切身发展的大事情,一定要把该项工作做好。
本次会议上工作室成员根据全学校学业警示名单及留级名单选出帮扶对象,工作室最终决定采取“5+2”的模式,即每个老师选择五名学业警示的学生和两名留级生进行学业帮辅和指导提升工作。
分类管理分层辅导
2019年4月24日工作室成员在1204教室召开第二次工作室会议,首先每个成员针对前期的工作开展情况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同时提出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紧接着大家针对问题进行了集中讨论,大家建议对帮辅对象进行“分类管理 分层培养”的帮扶模式。
“分类管理”是要将帮辅对象进行的学业情况进行全方位摸排,根据学业警示次数并且结合挂科科目情况进行分类管理,按照三类标准进行不同分类:学业警示次数、大学英语和大学数学挂科科目数、专业课挂科科目数。“分层帮辅”及根据帮辅对象的学业情况,分析深层次原因,重点归纳为主动学习效果不好类、学习态度不端正类、学习目的不明确类三个类别。
最后大家商讨根据“分类管理、分层帮辅”的标准,对帮辅对象进行全方位多维度分类,然后制定符合每个同学的帮辅方案。
轻松迎考 用心应考
2019年5月23日,工作室召开了第三次会议,重点商讨了如何指导学生进行复习应考问题。
首先会议针对大家提出了学生主要存在报考重修科目很多,再加上本学期的学习科目复习压力非常大的情况,工作室成员针对该种情况,帮学生具体分析考试科目,把科目分为一定能过、不一定过、肯定不能过三种情况,在复习阶段作出取舍,把重心放在一定能过和不一定过的科目上,肯定不能过的科目果断放弃。
工作成员还一致认为,在考前一周,每个帮辅指导教师要对帮辅对象提出个性化的复习方案和具体时间安排,采用签到的方式督促学生进行复习,重点商讨本学期帮辅计划。 期末采用晚上集中上晚自习的制度,由工作室成员现场进行监督指导交流。
希望通过大家的努力在期末考试前抓紧时间对同学们进行集中帮扶,在本次期末考试中学生学习有较高的提高。
